- 文艳飞;李云;谭美玲;陈希曦;黎淑贞;黎平;
目的 比较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和卵泡期长方案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治疗中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因EMs合并不孕症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助孕的患者(282个取卵周期)为研究对象,根据促排卵方案的不同分为卵泡期长方案组(n=131)和PPOS方案组(n=151),比较两组患者的促排卵情况、临床结局及累积妊娠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PPOS方案组相比,卵泡期长方案组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低[(200.90±115.07)U vs.(258.28±65.30)U]、Gn用量大[(3 292.37±1 376.43)U vs.(2 935.60±962.30)U]、Gn用时长[(13.05±2.96)d vs.(10.82±2.30)d]、获卵数多[(12.67±7.41)vs.(9.74±6.83)],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泡期长方案组的优胚数及可利用胚胎数均高于PPOS方案组,而优胚率低于PPOS方案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结局比较中,卵泡期长方案组的临床妊娠率(49.59%vs.61.41%)显著低于PPOS方案组(P<0.05),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也均低于PPOS方案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累积临床妊娠率、获得第一次临床妊娠所需时间、累积活产率及获得第一次活产所需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Ms不孕患者行IVF/ICSI助孕时,与卵泡期长方案相比,PPOS方案具有Gn用量少、Gn用时短、优胚率高、临床妊娠率高的优势,可作为EMs不孕患者促排卵的优选方案。
2025年09期 v.34 1157-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艳;金洪运;翟海娜;李享;陈秋菊;张旭;张攀;赵春清;陈洁;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在不孕症女性焦虑、抑郁状况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302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部分、广泛性焦虑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生育生活质量量表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社会支持在焦虑抑郁状况及生育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女性不孕症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为(61.95±9.97)分,广泛性焦虑量表平均得分为(3.40±3.82)分,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部分平均得分为(4.19±4.09)分,社会支持平均得分为(37.94±6.62)分。焦虑和抑郁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32、-0.290,P<0.01);焦虑和抑郁与生育生活质量之间也呈负相关(r=-0.507、-0.489,P<0.01);焦虑与抑郁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727,P<0.01);此外,社会支持与生育生活质量之间呈正相关(r=0.322,P<0.01)。社会支持在抑郁与生活质量之间起到显著的中介效应,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19.05%。结论 女性不孕症患者的生育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受损,焦虑和抑郁对不孕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而社会支持在不孕症患者的抑郁和生活质量之间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2025年09期 v.34 1163-1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焦敏洁;段海霞;孙树柳;刘琰;熊莉莉;李小娟;
目的 评估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对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伴腹水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3年8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妇科收治的437例胚胎移植后发生中重度OHSS伴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37个周期。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将纳入患者分为置管组(125例,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和对照组(312例,未进行腹腔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促排卵情况及妊娠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留置引流管对活产率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病率、不孕年限、促性腺激素(Gn)用量、移植胚胎类型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置管组扳机日血清雌二醇(E_2)水平及获卵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组的置管时间为1~24d,平均(7.80±3.86)d,未观察到与置管相关的感染、腹内器官损伤等并发症。置管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活产率、单胎及双胎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娩孕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腔留置引流管对活产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OR=1.352,95%CI(0.735,2.485),P=0.332]。结论 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是一种有效治疗中重度OHSS伴腹水的方法,且对该类患者的辅助生殖妊娠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
2025年09期 v.34 1170-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阳波;韩婷婷;徐敬良;王琪;严维;黄军;孟祥黔;
目的 探讨双层密度梯度离心联合上游法与浮游法精液处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8月1日至2024年7月31日期间在本院采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行常规IVF助孕的2 015个周期(共1 977对夫妇)临床资料,根据精液处理方法不同分为梯度上游组(1 476个周期,共1 447对夫妇)和浮游组(539个周期,共530对夫妇);其中新鲜移植599个周期(共596对夫妇)包括梯度上游组433周期(共431对夫妇)和浮游组166周期(共165对夫妇)。比较分析两组间的基本情况、受精情况、胚胎发育情况以及新鲜周期移植的妊娠结局。另外,选取2024年8月1日至2024年9月15日行常规IVF治疗夫妇中的22例男性精液样本,分别经两种精液处理方法进行优化,采用精子染色质扩散(SCD)法检测精子DNA碎片指数(DFI),比较两种精液处理方法后的精子DFI差异。结果 基本情况比较中,除促性腺激素(Gn)用量外,其余基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精及胚胎发育情况比较中,除浮游组的多原核率(多PN率)显著低于梯度上游组(P<0.01)外,2PN率、D3优胚率、优质囊胚率、囊胚形成率和可冻囊胚率等在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鲜移植周期妊娠结局比较中,浮游组的胚胎着床率(34.94%vs.43.38%)、D3卵裂胚临床妊娠率(48.74%vs.60.74%)和总移植胚胎临床妊娠率(48.80%vs.60.05%)均显著低于梯度上游组(P<0.05)。DFI结果显示,两种精液优化处理方法均能筛选出低DFI精子,梯度上游组筛选出的精子DFI显著低于浮游组[0.62(0.40,1.39)%vs.2.02(1.32,6.46)%,P<0.05]。结论 浮游法更有利于筛选出IVF-ET受精中多原核率较低的精子,而双层密度梯度离心联合上游法能获得更低DFI的精子,并且在新鲜移植周期中具有更好的妊娠结局。
2025年09期 v.34 1176-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扬;苗聪秀;谢平原;张硕屏;
目的 比较有细胞质丝状连接(CS)的囊胚与没有CS的囊胚差异,探索CS对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的影响,进一步研究CS在胚胎发育及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长沙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接受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PGT-A)助孕治疗的186例女性患者的胚胎资料和临床资料。根据移植囊胚有无CS分为两组:研究组(囊胚有CS,n=135)和对照组(囊胚无CS,n=51),比较两组的基本临床资料、胚胎发育动力学参数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发育动力学参数比较显示,研究组完成相应细胞事件与对照组相比所需要的时间更短,并且囊胚质量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临床妊娠率(68.1%vs.43.1%)和活产率(61.5%vs.31.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S与胚胎生长发育存在联系,对囊胚质量、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有一定的影响。
2025年09期 v.34 1183-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桑本玲;温爽;周文娟;李家新;
目的 探讨环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3年9—12月在民航总医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丙泊酚组(2mg/kg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给药,48例)与环泊酚组(0.5mg/kg环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给药,48例)。两组患者分别给药进行麻醉诱导,待患者睫毛反射完全消失后行人工流产手术。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麻醉起效时间及术中用药情况、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停经天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术中体动次数、追加药物次数、追加药物剂量及应用药物总量等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室停留时间、恢复期间宫缩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结束时丙泊酚组的改良观察警觉度/镇静评分(MOAA/S)显著高于环泊酚组(P<0.05)。丙泊酚组的注射痛发生率显著高于环泊酚组(12.5%vs.0.0%,P<0.05),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环泊酚0.5mg/kg复合舒芬太尼给药与丙泊酚2mg/kg复合舒芬太尼给药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镇静麻醉效果相当,且环泊酚的注射疼痛发生率更低,患者接受度更高,值得临床关注。
2025年09期 v.34 1190-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国瑞;孙梦源;于昕;
目的 探讨医患互动反馈式管理模式在子宫良性疾病患者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围术期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HIFU消融手术中心接受HIFU治疗的270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应用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患者采用医患互动反馈式管理模式进行围术期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镇静药物使用情况、压力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疾病类型、病灶位置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h,两组患者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术后2h显著降低(P<0.01),且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降幅更显著(P=0.03)。此外,研究组在围术期所使用的镇痛药物剂量、术后2h压力知觉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出院时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接受HIFU治疗的子宫良性疾病患者,实施医患互动反馈式疼痛管理模式,能优化其疼痛管理效果,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与压力感受,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最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025年09期 v.34 1196-1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周贇;陈平;龚蓉谊;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卵巢早衰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卵巢早衰的发生情况分为卵巢早衰组(n=29)和卵巢非早衰组(n=482),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卵巢早衰的影响因素;利用R语言RMS包绘制列线图模型,以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进行内部验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 共纳入511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半年有29例患者发生卵巢早衰,发生率为5.6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924,95%CI(1.534,5.572),P=0.001]、睡眠质量[OR=3.888,95%CI(2.536,5.961),P<0.001]、体育锻炼[OR=0.393,95%CI(0.229,0.674),P=0.001]、A型性格[OR=3.219,95%CI(1.478,7.008),P=0.003]、焦虑[OR=3.142,95%CI(1.131,8.725),P=0.028]、抑郁[OR=3.564,95%CI(1.215,10.454),P=0.021]、卵巢早衰家族史[OR=2.408,95%CI(1.372,4.227),P=0.002]、卵巢手术史[OR=3.463,95%CI(1.397,8.580),P=0.008]、人工流产[OR=2.291,95%CI(1.500,3.499),P<0.001]是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卵巢早衰独立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卵巢早衰的曲线下面积为0.892[95%CI(0.832,0.952)],灵敏度90.90%、特异度75.60%;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的预测模型拟合度良好(χ~2=5.994,P=0.081);DCA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阈值小于0.96时,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净获益率。结论 吸烟、睡眠质量、体育锻炼、A型性格、焦虑、抑郁、卵巢早衰家族史、卵巢手术史、人工流产是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卵巢早衰独立影响因素,临床上应该高度重视。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早期预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卵巢早衰的发生风险,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识别术后卵巢早衰的发生并及时进行干预。
2025年09期 v.34 1201-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